校園新聞

師大研究發現:睡眠與幼兒發展密不可分

2024-04-08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智庫辦公室與國科會補助之「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研究團隊揭曉臺灣幼兒睡眠狀況。根據調查結果,臺灣幼兒普遍上床時間太晚,睡眠不足時數隨年齡成長而增高;睡眠品質好(睡好)、睡眠時數足(睡飽)及早睡,孩子的認知、語言、社會、情緒和身體動作的發展都愈好。
 
歐美的研究發現,隨科技進展及教育普及,兒童的睡眠總時長在過去數十年間,持續呈現縮短的趨勢。各項實證研究皆顯示睡眠不足對認知、生理、心理上會帶來負面影響;而兒童時期睡眠品質,也可預測青少年時期心理健康與行為問題。
 
「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建置計畫」根據全臺具代表性的樣本,長期追蹤1~3歲幼兒的睡眠狀況,並分析幼兒睡眠與其發展的關係,發現隨著年齡增加,幼兒睡眠總時數(包含午睡時間)持續減少。平均睡眠總時長從 1 歲的近13 小時,降至 2 歲的 12 個小時又 14 分鐘,再跌到 3 歲的 11 個小時又 38 分鐘。以衛福部建議的嬰幼兒需睡 11 至14 小時的最低標準11小時來看,臺灣嚴重睡眠不足的孩子的比例,從 1 歲的 3%,略增至 2 歲的 5%,到了 3 歲,已超過一成(11.8%),1 ~ 3歲幼兒嚴重睡眠不足的比例,隨年齡成長而倍增。
 
以衛福部建議幼兒最低睡眠時數標準11 小時推估(假設上午 7 點起床,午睡2 小時,推估需於10點前就寢),幼兒晚睡(10 點以後就寢)的比例,在各年齡層都偏高,並且隨著年齡攀升。整體來看,1 歲大時,晚睡的比例接近一半(48.3%);到了 2 歲,比例超過一半(54.3%);3 歲以後,比例竟已接近六成(57.8%)。
 
調查發現,在睡眠時間不足 11 小時的臺灣幼兒中,就寢時間在晚上 10 點後(晚睡)的比例偏高。在1歲大時,超過10點才上床睡覺的幼兒達六成(63.7%);在 2 歲大時,超過 10 點才就寢的幼兒接近七成(68.9%);到了 3 歲大,晚睡的比例已快到四分之三(73.7%)。
 
根據家長(主要照顧者)所觀察孩子的睡眠品質,1歲大時超過四成以上幼兒(43.5%)未有好的睡眠品質,2歲大時超過三成(35%),3歲大時則接近三成(29.3%)。隨著幼兒年齡增長,睡眠品質不佳比例微幅降低。
 
調查發現,就寢時間、睡眠時數、睡眠品質對孩子的認知、語言、社會、情緒、身體動作發展及整體發展都有顯著的影響。以衛福部建議最低睡眠時數標準11 小時計算,「10點前就寢組」幼兒的發展顯著優於「10點後就寢組」(晚睡)幼兒;「睡眠充足」(11小時以上)幼兒的發展顯著優於「睡眠不足」(不到11小時)幼兒;「睡眠品質好」幼兒發展顯著優於「睡眠品質不夠好」幼兒。
 
家中提供愈多元的學習環境,孩子睡眠品質也會愈好。多元的環境包含了拜訪親友、到住家外面看看玩玩、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看書及讓孩子玩按壓、抓取、踢腿、推、拉的物品。然而,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愈長,睡眠品質愈差。依據衛福部嬰幼兒使用3C建議,2歲以下嬰幼兒避免看螢幕;大於2歲,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臺灣1 ~ 3歲孩子平均使用電子產品的總時間,1歲大時為35分鐘;2歲時為1小時30分鐘;3歲時為1小時5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