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聞

以人文驅動科技發展 廣告系特聘教授林日璇跨域研究多模態AI

2024-09-26
本校傳播學院廣告學系特聘教授林日璇參與國科會人文處「人文創新內容驅動臺灣晶片 產業計畫」(以下簡稱晶創人文計畫),以人文社會關懷為核心,透過傳播、心理、社會、未來學等多方面,積極探索人類在虛實整合生活中的未來圖像,提出促進社會關懷與同理心的內容及應用服務,驅動晶片設計及整體產業與社會創新。
 
人文思考驅動晶片創新
 
林日璇指出,「晶創人文計畫」的核心在於融合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和MR(混合實境)技術,並結合AI(人工智慧)和空間運算技術等多模態AI模型,開發出能夠提升人類生活品質的創新應用。她強調,科技應以人類的幸福感和需求為出發點,從人文思考的角度,探索2049年臺灣的未來圖像,並反推需要發展的晶片技術,實現技術與人文融合,為未來科技應用提供新思路。
 
探索未來幸福社會
 
林日璇率領研究團隊爬梳上萬則文獻,構建以幸福感為主的未來社會型態,預測需要的技術並提出相應晶片發展建議。她表示,未來20到40年,人類將面臨更多挑戰與機遇,晶片技術的發展必須以人文關懷為核心,因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因此,她以其長期虛擬實境研究經驗,提出結合AI空間運算和虛實整合技術等AI多模態的人智生態系研究,以前沿探索驅動產業發展與創新應用。
 
 
促進多模態AI應用
 
多模態AI的進展帶來更多應用場景的可能性,也為未來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奠定基礎。林日璇提到,未來的AR與VR眼鏡將從厚重的型態,逐步轉變為輕量形式,且可以透過AI助理進行即時資訊分析,有望在教育、醫療、旅遊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而空間運算技術通過虛擬物件與現實空間的互動,創造出更豐富的使用體驗。例如,「家居用品虛擬化」能將家裡的裝潢虛擬化,讓使用者每天都能更換不同的虛擬擺設。AI對於3D空間辨識能力,已成為晶片產業革命性發展趨勢。
 
虛擬實境教育的突破
 
教育場域部分,希望通過虛擬實境技術,讓偏鄉教育不再受限於地理和經濟差距。透過這些技術,抽象知識可以變得具體、生動,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地理課上,學生可以透過 VR 技術「身臨其境」地探索非洲的自然環境,而不僅僅是看圖說故事。同時,學生可以利用 VR 和 AR 技術,深入了解人體器官的結構和功能,達到更深度和全面的學習體驗。
 
晶片技術與永續發展的平衡
 
她也指出,虛實整合技術需高階算力,因此在晶片技術需求與永續發展的取捨上,需依賴AI技術的成熟度來協助降低算力需求,達到永續目標。她解釋道,AI技術的進步可以優化算力分配,使晶片在高效運算同時,減少能源消耗,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實現科技與人文共生共榮。
 
教學與研究結合 培育未來關鍵應用人才
 
林日璇同時也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課程,鼓勵學生以「未來學」思維探討虛擬實境的未 來發展方向。在課程中,她帶領學生從硬體、軟體及供應鏈多方面學習,並強調人文思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觀察、體會及洞察能力,推動以人為本的科技應用,實現人文永續目標。她指出,教育的目的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啟發學生思考未來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快速變遷的科技時代中,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