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所有原生兩棲類之中,「豎琴蛙」是分布範圍最狹隘、族群數量最少的蛙類。豎琴蛙過去被認定僅分布於琉球南部的石垣島、西表島,以及臺灣的南投縣。經由臺灣師範大學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及農業部林業試驗所的合作研究,證明臺灣與琉球的豎琴蛙有明顯的差異,為一個獨立物種,並加以命名。這個分類上的異動讓臺灣的特有種蛙類數量再加1種,而獲得新名字的「魚池琴蛙」,也成為全球最瀕危的蛙類之一。
魚池琴蛙的發現可追溯至1980年代早期,當時還在臺灣師範大學擔任助教的陳世煌教授在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當時稱為蓮華池分所)的採集行旅中,發現這個「形似腹斑蛙,但是體型較小」的蛙種。陳教授懷疑這是一個未被描述的新物種,但由於在40年前缺乏可用的分子證據,此物種始終未能正式發表。1990年代之後,多數的分類學家將本物種鑑定為與分布在石垣島和西表島相同的「豎琴蛙」(或稱琉球琴蛙)。由於臺灣本地自始至終只發現南投縣魚池鄉的兩個族群,因此在臺灣的數量一直處於瀕危狀態。
臺師大生命科學系林思民教授團隊從數年前開始進行豎琴蛙的遺傳研究。由於臺灣與琉球兩地相隔甚遠,一開始的研究目的,是想知道兩地之間的蛙群究竟有什麼樣的親緣關係與演化歷程?沒想到經過遺傳上的鑑定,發現兩處的豎琴蛙已經有明顯的遺傳分化。仔細檢視過去長期蒐集的樣本,發現臺日兩地的豎琴蛙甚至在體型與斑紋上也有明顯的差異。將兩者並排一看,可見臺灣的豎琴蛙比日本的明顯小了一大截;而在腿部的花紋上,臺灣的數量也顯著多於日本的親戚。其他林林總總許多身材上的長短比例,也各有不同。
叫聲是另一個物種分化的關鍵。鳴叫聲是蛙類求偶時吸引母蛙最重要的工具,也是蛙種彼此判斷同類的依據。我們也比較了臺日兩地的蛙鳴頻譜,臺灣的豎琴蛙因為體型比較小,叫聲較為急促、音節數量較多,聲音的基礎頻率也較高。經由遺傳、形態、叫聲這三組不同的線索,終於將臺灣的物種確認為新種,並於近期發表於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動物檢索》(Zookeys)。
本物種的拉丁學名 Nidirana shyhhuangi ,是為了表彰陳世煌教授在發現這個物種的過程之中重大的貢獻,而將「世煌」兩字拉丁化做為種小名。由於發現新物種的時候需要指定一批「模式標本」,研究人員遍尋師大老舊的標本房;發現早在1984年,陳世煌教授就已經指定了模式標本,並在標本上綁上「埔里蛙」的標牌,準備發表為新種。青蛙的浸液標本都必須仔細調整福馬林和酒精的濃度,以避免標本保存不當而乾縮。然而這批標本至今仍保持極佳的存放狀態,栩栩如生,也顯示陳教授進行傳統分類學的豐富經驗與深厚功力。
我們將本物種的拉丁學名以「世煌」為名,同時將陳教授的珍貴收藏化為分類學上最重要的模式標本,也算是完成了陳教授在退休前未完成的心願。除了魚池琴蛙之外,陳教授曾經在1980年代發表臺灣高海拔的特有種蜥蜴「臺灣蜓蜥」,也曾經是臺灣最早從事山椒魚研究的兩爬學者之一。
在中文名的部分,由於目前亞洲多數的「琴蛙」都是以地名為名(例如琉球琴蛙、海南琴蛙、重慶琴蛙等),因此我們參考蓮華池所在的行政區域(南投縣魚池鄉),將陳教授原本所稱的「埔里蛙」修正為「魚池琴蛙」,以符合牠真正的分布範圍。
魚池琴蛙的繁殖行為相當特殊,是臺灣唯一會構築泥窩的蛙種。在繁殖季節,雄蛙會在池邊的土岸上挖築一個壺狀的泥窩,自身躲在泥窩之中鳴叫。雌蛙受到叫聲吸引前來,和雄蛙一起將卵下在泥窩之中。小小的蝌蚪在泥窩之中孵化,直到下一次大雨的時候將泥窩沖毀,而蝌蚪才回到水域之中進食與成長。但也由於這種特殊的生殖行為,魚池琴蛙對人為的干擾極為敏感;尤其人類對池沼邊坡的干擾、改變、甚至水泥化,都會嚴重影響魚池琴蛙的繁殖行為。
根據去年12月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出版的《2024臺灣兩棲類紅皮書名錄》,豎琴蛙已被評為「國家極危」(NCR)類別。然而在魚池琴蛙與琉球琴蛙拆分之後,魚池琴蛙成為最新的臺灣特有種生物,而且牠在全球的族群也僅分布於蓮華池與日月潭的周邊濕地,總棲地面積約僅0.014 平方公里。這兩個族群彼此互不相連,成體族群量僅剩約300-700隻,也讓這個物種成為全世界最瀕危的蛙種之一。若是依據IUCN紅皮書的定義,這個物種已經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級瀕危生物。
目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林業試驗所、臺北市立動物園等單位已積極投入保育行動。然而,未來仍可能面臨不定期火災、外來種入侵、日月潭周邊土地開發等潛在威脅,這些挑戰需要更多單位的協力合作、共同執行。物種分類地位的釐清,是執行瀕危物種保育行動的第一步,本研究除了凸顯魚池琴蛙的瀕危程度外,也提供了未外來移地復育行動的保育指引。同時,也顯示即使在臺灣這座小島上,生物多樣性的豐富與複雜程度仍然被大家所低估。
論文原始出處:Lin C-F, Chang C, Matsui M, Shen C-C, Tominaga A, Lin S-M (2025) Description of a new music frog (Anura, Ranidae, Nidirana) critically endangered in Taiwan. ZooKeys 1229: 245-273.
https://doi.org/10.3897/zookeys.1229.13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