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審面試
共有 421 項結果
New
參加職場參訪,可以放進「自主學習」嗎?
有同學私訊來問:「之前有參加學校安排的職場參訪,像是去科技公司或醫院參觀,這樣的經驗可以寫進自主學習嗎?還是只能算多元表現?」


這問題超實用,因為很多同學都有類似經驗,但不知道該怎麼分類。
參訪只是單純參觀?還是有延伸學習、心得、報告? 
如果是團體參訪,也可以寫進個人自主學習嗎?
要怎麼呈現比較有說服力?


 有整理過備審資料的學長姐、或成功寫過這類經驗的朋友~我是落點編,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
沒有修業證書,還能考大學嗎?
有同學私訊來問:「如果我沒有拿到高中的修業證書,還能不能參加大學的升學考試?會不會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這真的是一個很現實又重要的問題!
學測、分科、四技二專等考試的基本報名資格是什麼? 有沒有替代方案,比如同等學力?

如果是特殊原因沒拿到證書,有沒有機會補救或申訴?

這題可能不只關乎制度,還有很多人經歷過相似的情況~

學長姐或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們,歡迎留言幫忙解答

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或你所知道的相關資訊!你的見解,或許能為有類似疑問的同學解惑。

每則認真回覆,獲選最佳留言,致贈50元獎勵!



by落點小邊編
專科生備戰學測,想了解如何準備。
有名專三生,想試試備戰明年學測,但對於學測這件事不是很了解,有專科考學測的過來人可以分享經驗嗎?


想聽聽「專科生學測」的學長姐們的經驗!你們當初是如何下定決心?如何克服專科與學測內容的差異?時間如何分配?備考資源如何尋找?



一則留言分享你的寶貴經驗,最佳回答即可獲得50元獎勵!

你的分享,能為迷茫的學弟妹點亮方向!歡迎分享



by落點小邊編
學習歷程反思裡沒有提到專業技能可以嗎?
同學們,檢視學習歷程反思時,是否曾思考過「專業技能」的呈現?

參與社團、自主學習,你是否習得程式、設計、領導等技能?反思中,僅描述活動參與是否足夠?

學習歷程反思裡沒有提到專業技能可以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y落點小邊編
如何在打工與學測準備間取得平衡?
嗨,各位學弟妹、學長姐大家好!我是小邊編。

最近,有一位高二的同學分享了他的心情。

他現在是高二生,最近在打工,他發現工作感覺比唸書、準備學測那些更讓他覺得自在,但大家都說學歷是未來工作的敲門磚,他應該要怎麼準備接下來的升學之路,又可以兼顧打工帶給我的放鬆自在?

他發現相較於埋首書本、準備學測,打工的體驗似乎更讓他感到放鬆和自在。
然而,傳統觀念又告訴我們,學歷是未來職涯發展的重要基石。
面對這樣的矛盾,這位同學感到有些迷茫,想知道如何在兼顧打工的同時,也能為未來的升學之路做好準備。

當打工的自在感與升學壓力迎面而來,他該如何應對?高二打工族升學路:如何在自在工作與學測準備間取得平衡?

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是些許高中生需要面對的課題。

因此,我們想邀請曾經有過類似經驗的學長姐,或是目前也正在努力兼顧打工與學業的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經驗和建議:

當初你們是如何在打工和準備升學之間分配時間和精力的?
打工的經驗對你們後來的升學或職涯選擇有什麼影響嗎?
你們認為打工為你們帶來了哪些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
有沒有什麼時間管理或讀書技巧,可以幫助同時打工的學生更有效率地準備學測?

對於這位感到迷茫的學弟妹,你們有什麼暖心的鼓勵或實質的建議想對他說呢?
無論你是成功找到平衡點的過來人,還是正在這條路上努力的同行者,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見解。


你的經驗,或許就能為這位同學,以及更多有相同困惑的學弟妹們,點亮一盞明燈。


讓我們一起互相支持,幫助彼此在高中的這段重要旅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如何適應大學的國際化氛圍?
有同學問:「最近像台大、清大這些頂大,外籍生越來越多,校園氛圍愈來愈國際化,剛進大學的我們該怎麼適應這樣的環境?」

這幾年真的可以感覺到,國際生越來越多、全英課程變常態、跨文化交流變成日常,但對很多新生來說,這還是很新鮮又有點壓力的事。

怎麼主動跟外籍生互動,不尷尬又有收穫?國際化對未來求職或申請交換,有什麼優勢?怎麼善用?


 有經驗的學長姐、或是正在參與國際活動的同學們~快來留言分享你的心得



By落點小邊編
如何利用模擬考分析分科測驗的弱點?
同學們好,我是落點小邊編。

有同學來問:「每次模考都只是寫完、對答案,就沒然後了…到底要怎麼有效分析成績,才能真正幫助分科測驗準備?」

這問題問得超關鍵!模擬考不是只是驗收,更是找出弱點的最好工具

怎麼從錯題中分析出自己的觀念漏洞? 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整理方法或錯題筆記技巧?



 學霸學長姐或正在準備分科測驗的朋友們,快來分享你的模考「分析術」吧。
醫學系的MMI面試要注意什麼?
有同學私訊來問:「醫學系的 MMI 面試(跑關面試)到底在考什麼?要怎麼準備才不會緊張到爆?」

面試是通往醫學系的重要關卡,準備得好真的差很多! 

MMI常見題型有哪些?

倫理情境題、溝通能力、壓力處理…真的這麼難嗎? 時間短怎麼辦?進入每一站前有什麼心態或流程可以快速準備?

有沒有推薦的練習方式?需要組讀書會模擬面試嗎?


我是落點版小邊編,有經驗的學長姐或準備過MMI的戰士們,快來分享一下你的攻略和心得吧!
不想選錯系!該怎麼分析大學的「課程地圖」?
大家好呀,我是落點編。

有同學私訊問:「在選填志願前,看到每個科系都有課程地圖,但我完全看不懂該怎麼分析,能從哪些地方判斷自己適不適合?」

這問題真的超關鍵!懂得看課程地圖,才能避免選到後悔的科系啊😅


哪些課程是必修的?是不是自己有興趣、能掌握的內容? 

選修有哪些方向?會不會有跨領域或未來職涯延伸的可能?

看課程地圖能不能推測出這個科系的出路與發展?

學長姐有沒有踩過雷,或推薦怎麼看課程內容才不會後悔?


如果你有分析過課程地圖的經驗,或覺得自己的系所安排超讚,都歡迎來留言討論
在不同科系裡「多元表現」和「自主學習」哪個更重要?
有同學問我們:「在個人申請的書審資料中,不同科系會更重視『多元表現』還是『自主學習』嗎?該怎麼準備才不會準備錯重點?」
這問題真的超實用!因為書審內容百百種,科系一不同,教授們在意的點也可能完全不同~

設計、藝術、傳播類科系是不是會更看重作品集、多元活動經歷?

理工、醫學、法律等科系會不會更在意自主學習的深度與持續性?

如果兩者都想顧到,有沒有推薦的排版或呈現方式?

我是落點小邊編,歡迎學長姐來分享實戰經驗~


教授們到底在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