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
共有 4 項結果
New
自主學習項目都沒有…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落點小邊編。

有高三同學想問一個問題...他們學校的升學輔導其實滿鬆的,從來沒特別強調要做「自主學習計畫」,結果現在要準備備審才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有自主學習...

他目前的情況是:10 個多元表現檔案都沒有提到自主學習(因比較花時間做的是幹部經歷、比賽經驗、營隊紀錄等資料),若要自行上傳也只能壓成一份 PDF,感覺能放的東西有限⋯


所以想請問各位經驗豐富的學長姐們:

1.沒有自主學習計畫會很扣分嗎?
2.如果我在「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那一格提到自己的自主學習歷程,這樣有補救到一點點嗎?(像是有提到看哪些書、做過什麼延伸的學習之類的)


有沒有相關經驗的同學能夠分享一下的,希望大家能給予建議及想法,歡迎留言!
參加職場參訪,可以放進「自主學習」嗎?
有同學私訊來問:「之前有參加學校安排的職場參訪,像是去科技公司或醫院參觀,這樣的經驗可以寫進自主學習嗎?還是只能算多元表現?」


這問題超實用,因為很多同學都有類似經驗,但不知道該怎麼分類。
參訪只是單純參觀?還是有延伸學習、心得、報告? 
如果是團體參訪,也可以寫進個人自主學習嗎?
要怎麼呈現比較有說服力?


 有整理過備審資料的學長姐、或成功寫過這類經驗的朋友~我是落點編,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
在不同科系裡「多元表現」和「自主學習」哪個更重要?
有同學問我們:「在個人申請的書審資料中,不同科系會更重視『多元表現』還是『自主學習』嗎?該怎麼準備才不會準備錯重點?」
這問題真的超實用!因為書審內容百百種,科系一不同,教授們在意的點也可能完全不同~

設計、藝術、傳播類科系是不是會更看重作品集、多元活動經歷?

理工、醫學、法律等科系會不會更在意自主學習的深度與持續性?

如果兩者都想顧到,有沒有推薦的排版或呈現方式?

我是落點小邊編,歡迎學長姐來分享實戰經驗~


教授們到底在看什麼?
「自主學習」和「多元表現」在不同科系的評分權重有何差異?
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問題!以下是一些引發討論的標題,可以讓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見解或經驗:

自主學習與多元表現在不同科系的評分權重差異 不同科系對「自主學習」的要求有差別嗎?哪些科系特別重視自主學習?
在文科系與理工科系中,「多元表現」的評分權重有多大差異?
醫學、法律、藝術科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有什麼特別要求?這些科系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設計系、社會學科系或理工科,如何平衡自主學習與課堂學習的比重?
在這些科系的評分標準中,哪些更注重多元表現?
 


在大學面試與備審資料中,多元表現能加分嗎?科系之間有差別嗎?
為什麼一些科系強調多元表現,另一些則偏重學術成績?這種差異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這些問題不僅能啟發對不同科系評分權重的思考,還能促進大家分享自己在學習與表現方面的經驗,進一步了解每個科系的特性和要求!

我是落點小邊編,希望能引發熱烈討論!